“楓橋經驗”:共建共享惠民生
有事,就到“九平調解室”說道說道。
如今,在甘泉縣,遇到鬧心事、“疙瘩事”就找“九平”,已成為群眾的共識。
甘泉縣橋鎮鄉橋鎮村黨支部書記樊九平是遠近聞名的“公道人”“和事佬”,也是一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踐行者。20多年來,樊九平以自己的“細心、耐心、用心、愛心、公心”,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隨著“樊九平式”調解模式的推廣,“九平調解”成為當地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一張名片。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近年來,陜西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工作走深走實,不斷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做實做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陜西實踐。
多元化解
解紛聯動擰成“一股繩”
一個“解憂室”,讓群眾有事好商量。
“不管是什么矛盾糾紛,都有處說、有人管?!牌绞健{解高效快捷,我們很滿意?!?0月19日,甘泉縣群眾鄭強說。
日前,甘泉縣“樊九平式”調解聯盟道鎮分盟成功調處一起鄰里糾紛,雙方當事人現場簽字、握手言和。
原來,道鎮南義溝村村民姬某與穆某曾因鋪設飲水管道引發糾紛,兩家人產生隔閡。今年6月,姬某因擔心穆某種的蔥苗會導致其院墻倒塌,便將穆某種的蔥苗拔掉,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矛盾。甘泉縣綜治中心受理該起矛盾糾紛后,將其轉到道鎮黨委、道鎮派出所。道鎮黨委發揮“樊九平式”調解聯盟的統調作用,實行部門聯動、人員聯合、矛盾聯調辦法,成功調處了該糾紛。
2014年,甘泉縣首個“樊九平調解室”成立。今年6月13日,甘泉縣在106個“樊九平式”調解室的基礎上成立由優秀調解員、“五老”人員、心理咨詢師等組成的“樊九平式”調解聯盟和鎮(街道)分盟,建立調解專家庫,下設訴調對接、婚姻家庭、勞動仲裁等方面的13個專業性調解組織。
近年來,甘泉縣全面推廣“樊九平式”調解模式,成立“下沉式”工作專班,組建一體化調解聯盟,健全完善“三首”責任、三級調解、限期辦結、跟蹤回訪等工作機制,抓緊抓實信用積分、分析研判、量化考核等工作措施,打造“樊九平式”調解“升級版”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提質增效。
現在,在陜西,各地整合資源力量,打造多元調解服務體系,推進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已是常態——
省高級人民法院會同省級12個部門完善訴訟對接機制;省人民檢察院創新推行12309檢察服務中心“雙進”;省公安廳建立完善“兩機制、一規范”“四清一聯動”工作機制;省司法廳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活動,協調運用法律服務資源合力攻堅化解。
韓城市創新推行矛盾糾紛“四聯調解”一站式工作法,通過分類別、分層次、分對象、多維度多元預防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咸陽市秦都區通過搭建區、街道、社區三級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平臺,實施三輪糾紛調解的“三三制”矛盾化解工作模式。
綏德縣滿堂川鎮創新建立“說事堂”解紛工作法。
……
解紛聯動擰成“一股繩”,把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好、合理訴求解決好。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過程中,推進矛盾糾紛“事心雙解”,用法治力量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共建共享
織起服務群眾“一張網”
一個合作社,架起服務連心橋。
“漏水點應該在你家,我家墻皮壁紙都受潮脫落了?!?/p>
“不是我家漏水,和我們沒關系?!?/p>
……
前段時間,由于連續下雨,寶雞市渭濱區經二路街道渭工路新63號院的4戶居民因為共用墻面滲水問題發生爭執。
經二路街道“我幫你”院落服務合作社負責人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先安撫居民情緒并安排工作人員到居民家里查看漏水情況。
“由于是共用墻面滲水,漏水點需要進行專業檢測。我們立即召開了居民、社區等各方共同參加的協調會。經過調解,大家就維修、檢測費用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化解了這起糾紛?!薄拔規湍恪痹郝浞蘸献魃缲撠熑岁愑栏Uf。
民生無小事,社區治理關乎居民的切身利益。
經二路街道地處市區商業繁華地帶,166個小區中“三無”小區就有77個。近年來,經二路街道把黨建引領作為破解“三無”小區物業服務管理難題的“金鑰匙”,積極探索“黨建+自治”與“合作社+自管”相結合的社區治理新路徑,成立“我幫你”院落服務合作社,深化居民自治。
“我幫你”院落服務合作社對“三無”小區采取兜底直管、入社協管、財務托管三種模式,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物業管理矛盾。同時,整合資源力量,建立多元籌資、力量融合、常態服務三項機制,實現了“三無”小區“有人管”“能管好”。
“服務更直接、更貼心、更周到,‘我幫你’院落服務合作社讓咱的‘三無’小區變身幸福家園?!蔽脊ぢ沸?3號院居民馬曉軍說。
“小網格”巧解群眾“千千結”。西安市長安區探索“全科網格、多網合一”基層治理模式,通過織密“一張網格”、建強“一支隊伍”、打造“一套模式”、依托“一個平臺”,構建起基層治理全周期體系,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就地化解。
“我幫你”院落服務合作社、“全科網格、多網合一”基層治理模式就像一個個小支點,織起服務群眾“一張網”。
寶雞市渭濱區、西安市長安區的探索是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持強基導向,走實治理之路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方面,我省還形成了西安市雁塔區凝聚“紅色力量”化解物業糾紛工作法、國家稅務總局富平縣稅務局“一站式”涉稅費糾紛化解工作法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亮點做法。
關口前移
夯實治理“第一道防線”
一個工作法,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促和諧。
“多虧了顏書記調解,我們兩家重歸于好?!睗h陰縣蒲溪鎮盤龍村村民周世貴說。
今年8月,村民周世貴帶孫子在張錦全家院子附近玩。在玩耍時,周世貴的孫子不慎被狗咬傷,雙方就賠償問題產生爭吵。盤龍村黨支部書記、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顏顯琴了解情況后,從法理、情理入手,耐心向雙方釋法說理。調解效果立竿見影,雙方握手言和。
這是漢陰縣“兩說一商”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法的一個縮影。
所謂“兩說一商”,即“干部說法說政策、群眾說事說心聲、大事要事民主協商”?!拔覀円劳悬h員聯系群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村民的‘三線聯系’機制,組織黨員、人大代表和中心戶長下沉到村組、網格、院落和群眾家中‘說法說政策’,讓群眾在家門口‘說事說心聲’,推行大事要事民主協商,推動矛盾糾紛在村內得到妥善化解?!鳖侊@琴說。
關口前移,及時把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藍田縣人民法院挖掘《呂氏鄉約》自治效能,打造“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調解委員會+鄉賢調解員”的“鏈條式”調解模式,打造了具有藍田地域特色的“藍約融治”鄉約訴源治理文化品牌。
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今年1月至9月,全省法院新收一審行政案件總數5026件,同比下降10.51%。訴前調解案件27.06萬件,同比增長174.38%;調解成功18.68萬件,同比增長100.75%。
加強源頭治理,我省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工作持續推動——漢中市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作為平安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形成以突出三個關鍵細摸排、強化四方聯動促化解、創新五項機制提質效的“三四五”工作法;鎮安縣西口回族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引領作用,整合駐村干部、派出所、司法所力量,吸收勞動模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調解能手等,建立“陽光說事”解紛工作機制;楊凌示范區楊陵區揉谷鎮田西村探索建立了村民自治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新模式,以健全村事協商機制、創新多元排查方式、規范糾紛化解流程為著力點,夯實解紛組織基礎、拓寬群眾說事渠道、鞏固矛盾調處效果……
一個個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記者 劉曌瓊)